士林區舊名八芝連林,又改稱為芝蘭(「八芝連林」是蕃語,是溫泉之意),清代地方行政區名叫做「芝蘭堡」,至清末,文風蔚起,以其名不雅,改稱「士林」,是「士子如林」的意思。
本會創立於民國十年八月二十日,由發起人本區士紳郭邦光先生等之極力鼓吹,呼籲地方熱心人士,努力籌劃所創立(獲准許可),遂於民國十一年三月六日正式成立「士林信用組合」,並推選郭邦光先生為首任組合長,同時開始營業。歷經九十寒暑,中間迭經改組,名稱屢易,會員總數由創立當時之225名,發展至今達9000餘名,隨著農村繁榮發展,社會結構日趨精密,今日農會的任務係多目標和綜合性的。為配合農業政策,繁榮農村之需,農會法及其施行細則於民國六十三年經由中央修改公布實施,明訂「農會以保障農民權益,提高農民知識技能,促進農業現代化,增加生產收益,改善農民生活,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」,乃為本會據以推展業務,服務社稷之指南。
民國八十四年政府推動「規劃辦理提昇農民團體形象計劃--甄選及輔導示範農會建立CIS」,本會參與申請獲甄選為全國十家示範農會之一,八十七年二月十三日辦理本會識別體系發表會及授權使用儀式,本會成為率先導入企業識別體系之農會。
近年來,隨著經濟結構的轉換,農業在我國經濟比重日益下降,農業發展面臨相當大的挑戰,再加上加入WTO的衝擊,更使台灣農業的經營雪上加霜。與農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關係的農漁會信用部,也遭遇了相同的困境。在歷經財政部的分級管理措施及「911123與農共生」大遊行的一番波折後,農業金融法於九十三年一月卅日正式實施,並成立農業金庫,對農漁會信用部而言,都是劃時代的里程碑,代表著農業金融體系面臨國內外金融環境的變化下,邁向脫胎換骨及永續經營的目標,也為嶄新的農業金融體系時代,揭開序幕!